当天累计进园人数:-

当天实时在园人数:-

舒适度指数:-

最大承载量:37000人

瞬时承载量:9000人

预计客流量

天气预报:

负氧离子:-

PM2.5:-

空气质量:-

噪声指标:一类

地表水质量:Ⅱ类

湿地美景

游大湿地    做深呼吸

景点介绍

  “大湖湿地,梅香万里”,梅园占地面积200亩,种植梅花两万余株。
  梅花是蔷薇科的落叶乔木,一般冬日含苞,初春盛开,先花后叶。它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,又名“五福花”,象征着快乐、幸福、长寿、顺利、和平。它与兰、竹、菊一起列为“四君子”,还与松、竹并称为“岁寒三友”。自古以来,梅花以它坚贞不渝、高洁、坚强、谦虚的品格,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。在严寒中,梅开百花之先,独天下而春,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。
  梅花分为果梅和花梅两大类,果梅一般结果实,味酸,有的带苦涩,其果可制梅干、蜜饯、陈皮梅等食品。花梅主要以观赏为主,由于长期栽培,变异较大,品种甚多。我们湿地公园的梅花按花型和花色来分:有江梅型、宫粉型、红梅型、玉蝶型、朱砂型、绿萼型和洒金型等。其中宫粉型梅最为普遍,品种最多。玉蝶型别有风韵,绿萼型香味最浓,尤以成都的“金钱绿萼”为好。


宫粉型  
宫粉型:花复瓣至重瓣,呈深红或浅之粉红。


绿萼型  
绿萼型:花单瓣、复瓣或重瓣,白色或初开时为淡绿色,萼绿色,小枝青绿而无紫晕。


玉蝶型  
玉蝶型:花复瓣或重瓣,纯白色。


朱砂型  
朱砂型:花单瓣、复瓣或重瓣,花紫红色,萼酱紫色,木质部浅暗紫红色为其主要特征。


洒金型  
洒金型:花单瓣、复瓣或重瓣,一树上有红、白两色或水红色条纹斑点的花朵。主要品种有昆明小跳枝、晚跳枝、复瓣跳枝、单瓣跳枝、米单跳枝等。


大红型  
大红型:花色大红,开花特繁,甜香甚浓。


杏梅  
杏梅:枝和叶似山杏,粉红色,花期较晚,抗寒性较强,可能是杏与梅的天然杂交种。


腊梅  
腊梅:腊梅科,灌木。冬季开放,黄色花朵,花瓣较硬,香味甚浓。


  梅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花果,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。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,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--果梅。1975年,中国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,这说明早在3200年前,梅已用作食品。
  观赏梅花的兴起,大致始自汉初。《西京杂记》载:“汉初修上林苑,远方各献名果异树,有朱梅,姻脂梅。”这时的梅花品种恐属江梅、宫粉两型。隋、唐至五代是艺梅渐盛时期。唐代名臣宋景作《梅花赋》有"独步早春,自全其天"等贷语。到了宋代是中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,艺梅技艺大有提高,花色品种显著增多。南宋范成大著《梅谱》搜集梅花品种12个,还介绍了繁殖栽培方法等,这是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。
  元代还有个爱梅、咏梅、画梅成癖的王冕,在九旦山植梅千株。其《墨梅》画、诗,皆远近闻名。现昆明温泉对岸的曹溪寺内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,老态龙钟,虹曲万状,仍年年开花、结实。
  明代梅花的栽培技术有了较大提高,新品种大量出现,种植梅花在当时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,梅花的栽培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高度。明、清时,艺梅规模与水平续有进展,品种也不断增多。当时咏梅的书、文、画争相出世,“扬州八怪”中咏梅、画梅的名家,如金农、李方膺,为世人知晓。
  中国古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,视赏梅为一件雅事,赏梅贵在“探”字,一般从色、香、型、韵、时等方面品赏。
  色:梅花的花色有紫红、粉红、纯白等多种颜色。成片栽植梅花,疏枝缀玉缤纷怒放,有的艳如朝霞,有的白似瑞雪,有的绿如碧玉,形成梅海凝云,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。
  香:梅花香味别具神韵、清逸幽雅,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。“着意寻香不肯香,香在无寻处”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、催人欲醉。
  形:古人认为“梅以形势为第一”,即形态和姿势。以横、斜、曲、疏为美。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。
  韵:宋代诗人范成大在《梅谱》中说:“梅以韵胜,以格高,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。”所以在诗人、画家的笔下,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、斜、疏、瘦四个字。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,则以贵稀不贵密,贵老不贵嫩,贵瘦不贵肥,贵含不贵开,谓之“梅韵四贵”。
  时:探梅赏梅须及时。过早,含苞未放;迟了落英缤纷。古人认为“花是将开未开好”,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,故名“探梅”。梅花以“惊蛰”为候,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。
  因梅的高洁品质,从古至今也备受文人雅士的亲睐。有关梅的诗和画作也很多。
  《梅》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。
  《上唐开示颂》尘劳迥脱事非常,紧把绳头做一场。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。
  《卜算子·咏梅》风雨送春归,飞雪迎春到。已是悬崖百丈冰,犹有花枝俏。俏也不争春,只把春来报。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。
  北宋著名画家仲仁,始创墨梅画法,有“墨梅鼻祖”之称。他将枝干虬曲,疏影横斜之神态勾勒的淋漓尽致。
  元代王冕也是以墨梅诗画闻名于世。他多画嫩枝突出梅花的清拔,似有风拂欲动之感,其代表作《梅花图轴》。
  关于梅的传说也有很多,相传梅花的花神是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。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,寿阳公主到宫里梅花林赏梅,一时困倦,就在殿檐下小睡,正巧有朵梅花轻轻飘飘落在她的额上,留下五瓣淡淡红色的痕迹,寿阳公主醒后,宫女都觉得原本妩媚动人的她,又因梅花瓣而更添几分美感,于是纷纷效仿,以梅花印在额头上,称为“梅花妆”。世人便传说公主是梅花的精灵变成的,因此寿阳公主就成了梅花的花神。
  凡梅界人士都知道杭州有许多赏梅胜地,而且知道杭州西湖的小孤山有许多梅花,那里有放鹤亭及林和靖先生墓,北宋时代的著名诗人林逋(即林和靖)就长眠在那里。当年他在此植梅,写过不少咏梅佳句,还因“梅妻鹤子”的佳话传说而闻名古今。
  据史料记载,林逋字君复,浙江黄贤(今奉化市)人,出生于儒学世家,是北宋时代诗人。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,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,由于常年足不出户,以植梅养鹤为乐,又因传说他终生未娶,故有“梅妻鹤子”佳话的流传。直到今天,很多人都知道“梅妻鹤子”的故事,《辞海》关于“梅妻鹤子”条目这样记载的:
“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,无妻无子,种梅养鹤以自娱,人称其“梅妻鹤子”。”
  其实,林逋是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的。他隐居孤山,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,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,其中《山园小梅》传出后脍炙人口,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:


众芳摇落独暄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;

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

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;

幸有微吟可相狎,不须檀板共金尊。

这首诗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了,而且还把梅品、人品融汇到一起,其中“疏影”“暗香”两句,更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,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。从此以后,咏梅之风日盛,如宋代文坛上的几位大家欧阳修、苏轼、王安石、陆游、辛弃疾、杨万里、梅尧臣等,都写过许多咏梅诗词。苏轼甚至还把林逋的这首诗,作为咏物抒怀的范例让自己的儿子苏过学习。随着宋代咏梅风气的盛行,林逋之名与孤山梅花在文坛上也热了起来,出现了:“明月孤山处士家”(陶宗仪诗),“潇洒孤山半支春”(赵孟頫诗),“幽人自咏孤山雪”(文征明诗)等等,到了以后的明代,诗人王 猗又有“不受尘埃半点浸,竹篱茅舍自甘心,只因误识林和靖,惹得诗人说到今”之句,这说明从北宋开始,由于林逋佳句的影响,确实把文人们的咏梅风炒热了起来。


返回到上一页>>

版权所有:泗洪洪泽湖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:苏ICP备17045549号-1
公安备案号:321324402000556